玉米“丫子”又叫分叉、分蘗、長芽子,看到“丫子”許多人最擔心的是它會不會與主莖爭奪養分、影響玉米產量?留著還是掰掉呢?每年都有一些朋友為此糾結。 玉米為什么有“丫子”? 玉米屬于禾谷類作物,分蘗(丫子)是禾谷類作物的普遍現象。由于玉米植株的頂端優勢較強,一般情況下形成分蘗也較少,如果遇條件適宜,玉米基部的腋芽就會長出分蘗。 玉米長“丫子”與哪些有關? 1、土壤肥力與墑情。玉米在苗期,如果施用底肥過多,土壤肥力高,且土壤濕度適宜,幼苗在生長期過于旺盛,有利產生分蘗。 ![]() 保留“丫子”有什么好處?
1、增大葉面積。吉林農業大學宋鳳斌等人的實驗結論為:同期播種的相同品種,不去分蘗的每公頃葉面積為35610-46510平方米,而去掉分蘗的每公頃葉面積為24690平方米。沈陽農業大學農學系史振聲的實驗結論為:不去分蘗的葉面積是去分蘗的2.5倍,不去分蘗葉片的衰老時間比去分蘗的晚3~5天。可見,不去分蘗的葉面積大幅度增加,可為玉米生長產生更多的干物質打下良好的基礎。 總而言之,普通大田玉米“丫子”不會造成減產,不必去掉。
|